您好,歡迎訪問捷聯(lián)科技官方網站!
總部熱線:0769-33810128 XAI登錄
阿里巴巴為何選擇香港?
發(fā)布于:2007/8/6 8:38:23   點擊率:2172

阿里巴巴為何選擇香港?馬云為何分割手中的“五張金牌”?

理財周報記者 李曉雨/文

我們等待那一天,輝煌那一天

據(jù)香港《信報》報道,阿里巴巴B2B公司[阿里巴巴公司,英文Alibaba.com,一般習慣稱作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團( Alibaba Group ) 的子公司]已向香港聯(lián)交所(0388.HK)提交上市申請,并將最快于今年第三季度赴港上市,預計集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保薦人為高盛及摩根大通,財務顧問是英國投資銀行洛希爾投資銀行(NMRothschild)。

有分析師估算,一旦上市成功,阿里巴巴不但會造就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科技股,也會同時刷新內地互聯(lián)網公司境外IPO融資的最高紀錄。

曾幾何時,馬云宣稱阿里巴巴不缺錢,他也不愿受資本控制;曾幾何時,馬云對外界標榜阿里巴巴集團主營業(yè)務的“5張金牌”,如今卻面臨分割上市。阿里巴巴上市后,馬云還能繼續(xù)過他的“養(yǎng)虎為樂”的生活嗎?當然,還有對阿里巴巴為何選擇港交所上市,而不是選擇美國納斯達克(NASTAQ)上市的種種猜測。

理財周報記者關注到,始終有兩大謎團縈繞著阿里巴巴的上市。

謎團一:投資環(huán)境說

持這種說法的人首先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得到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同時保薦,這兩家本有競爭關系的投行,卻成為負責此次IPO發(fā)售的并排承銷商。

記者注意到,阿里巴巴預計的融資額高達10億美元,遠遠超出中國另一大新興互聯(lián)網公司─百度公司─10倍(百度IPO募集金額為1.09億美元),顯然這是吸引兩家投行聯(lián)袂出手的主要原因,因為巨資背后必有高額的承銷費用。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的互聯(lián)網公司掀起一股境外上市的熱潮,多數(shù)選擇美國。而此前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最大的IPO發(fā)行紀錄是由騰訊控股于2004年在香港創(chuàng)造的,總金額為15.5億港元,約合1.98億美元。

那么阿里巴巴這次為什么選擇香港作為其IPO上市地呢?

美國政府2002年7月30日頒布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薩班法案”)可能是一種原因,據(jù)說馬云本人極其厭惡這條法案。該法案也被稱為“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投資者保護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包括外國注冊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必須嚴格按其規(guī)定的條款,及時準確披露公司信息,以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地。而阿里巴巴由于此前在國內并非上市公司,一貫有對公司信息,特別是財務信息保持緘默的習慣。然而,有專家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不及時正是阻礙我國公司國際化進程的一大障礙。即使到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也必須準遵守香港的監(jiān)管條例,

IPO上市初期必然對外部投資環(huán)境非常敏感,記者注意到,目前,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普遍偏高背景下,美國和香港股市的估值差異正在消失。隨著QDII政策放寬,香港成為內地資本流出境外第一站,而這些資本對新股發(fā)行更是追捧有加,新股往往上市即呈現(xiàn)大幅上揚。加之香港有良好的金融管理體系及制度,很多國際機構投資者將亞洲的總部設在香港,全世界前十大投行,加上50個最大的基金經理,都駐扎在香港。這些香港投行分析師和美國分析師相比對進出口等國際貿易更為熟悉。這種香港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是阿里巴巴上市正需要的。

有投行人士分析,阿里巴巴B2B業(yè)務如果成功香港上市,還會在定價方面比其他的互聯(lián)網公司稍高,這也將是創(chuàng)紀錄的。目前,內地企業(yè)到香港上市所籌集的資金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香港本地的資金;第二部分是在香港的外資;第三部分是從內地流入到香港進行投資的資金,而這一部分所占的份額是最大的。目前香港股市在內地資金帶動下看漲趨勢明顯,香港投資者普遍看好內地IPO。在香港上市,會使阿里巴巴在股票定價、招股公關方面自主性大大加強。

謎團二:主營業(yè)務說

一向被認為樂意和媒體打交道的馬云,最近深居簡出,理財周報記者百般約訪均告無果。這令人想起他的一大競爭對手─百度公司─在上市之前,其老總李彥宏就在承銷商的要求下消失了好一陣子。結果百度上市前三天,還是經歷了大喜大悲,李彥宏從差點回國就能做“大哥”,到一日之間身家縮水1.2億美元。推早幾年,網易公司曾經在2002年因為沒有能按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財務報表而被暫停交易近4個月,股價最低不到每股60美分。伴隨前幾年全球IT業(yè)火爆行情的退潮,境外市場初期對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IPO前景,一段時間可能存在的信任危機,這種危機將可能源自中國公司上市前不夠透明的財務制度。

分析阿里巴巴的主營業(yè)務,我們發(fā)現(xiàn)在2006年對公司結構重組后,馬云手中共有“5張金牌”─5家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雅虎中國和阿里軟件,各子公司之間在人事、財務等方面彼此獨立運營。而記者獲悉,此次馬云在IPO方面單戀一張牌─讓旗下從事電子商務(B2B,即企業(yè)對企業(yè))的子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上市。那么2006年的公司結構重組可以視為,上市前的業(yè)務拆分。為何不是全部業(yè)務打包上市呢?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一些主營業(yè)務并不能給阿里巴巴帶來實質上的收益,比如淘寶網目前的流量和網上交易量都很巨大,但推出的服務以免費為主,其盈利狀況還達不到上市的盈利要求。

而阿里巴巴B2B公司,借助互聯(lián)網創(chuàng)立了自己獨特的主營業(yè)務模式:向全球買家展示中國企業(yè),向中國企業(yè)提供國際買家。具體來看,阿里巴巴的營業(yè)收入主要來自“誠信通”和“中國供應商” 兩類注冊用戶的年費,二者合計貢獻了大約95%的收入,其中前者貢獻20%-30%。截止到2006年6月,“誠信通”的注冊用戶數(shù)量達到15萬,以2300元的年費計算,阿里巴巴的此項收入為3.45億元。按此計算,阿里巴巴近一年的營業(yè)收入應該在11.5億-17.5億元左右。

但有些問題隨之出現(xiàn),某業(yè)內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阿里巴巴目前的國際業(yè)務流量只占總業(yè)務流量的20%,這與其宣稱的在中小企業(yè)國際業(yè)務中的作用相去甚遠。這點不僅在海外上市時難以讓投資者信服,從長遠看其業(yè)務國際化也存在很多變數(shù)。

雖然阿里巴巴B2B的營利能力很好,但世界上還沒有一家純粹的B2B企業(yè)上市模板。該業(yè)內人士認為如果把淘寶網的C2C業(yè)務捆綁上市則把握會更大一些,但問題是淘寶網目前營利模式很不清晰。

阿里巴巴一直以來過分依賴淘寶網、支付寶、阿里軟件等非營利業(yè)務來吸引客戶,這些業(yè)務短期內無法為龐大的阿里巴巴集團提供贏利,這樣直接造成主營業(yè)務實質上的單一化。這使得拆分上市在所難免。此次“五張金牌”不能同時亮出,實非馬云所愿,而拆分上市,也必會帶來上市公司和其他4家子公司之間關系的一些微妙變化。通常上市前的籌備期,有八到十個月的時間,馬云在此期間會有何行動,我們將拭目以待。

技術支持-張先生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營銷推廣-郭先生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客服投訴-郭先生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